當孩子面對不同的醫療程序時,當中的身心理因素有什麼變化呢? 為什麼會對醫院的人、事、物感到恐懼? 為什麼經常聽到孩子在未進行醫療程序時,已感到疼痛?
了解不同年紀孩子的身心理因素,找出相對應的分散注意力技巧,可在幫助醫療更順暢同時,更加理解孩子的需要。
與病童/父母見面時注意事項
- 站在病童的角度
- 遇到陌生人時病童或家長容易感受到威脅,因此可先自我介紹,表明你的身份
- 在能夠給予對方選擇時,才列出選擇,避免家長引起不必要的混淆
- 切忌與其他病童進行比較;住院對於病童以及家庭來說,需克服不同的身心靈關口;對於一些出院後的病童再入院是正常的
- 不要許下難以保證的承諾,例如:「這是你今天最後一次打針了。」
- 不要因病童的外表,對他們的發育水平和應對能力存有主觀的假設
言語表達
- 避免說「疼痛」等字眼。「疼痛」是一個相對的詞語。比起說出「疼痛」,可以選擇使用描述性詞語,例如:「有些患者說感覺就像……而另一些患者說感覺……」
- 要小心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字眼,例如:我即將為你抽血
- 不要使用「要學會做一個大女孩/男孩」或「大女孩/男孩是不會哭的」等短語。
- 謹記不能因外表外貌而對病童有主觀假設。高大不等於老,這會增加病童額外的壓力。因醫療程序產生的負面情緒,不是他們可以控制的。
- 給病童一個可實現的目標:「你的工作是保持不動,說‘哎喲’甚至哭都可以,但你的工作是保持不動。」
- 與病童解釋你即將為他們進行的醫療程序。儘管是幼兒也能夠在你的聲音中體現。切忌在沒有言語交流下觸及並傷害對方。
- 不要對病童撒謊(例如:這不會受傷的。)
支援醫療程序
- 可供舒緩的物品
- 與父母或可使病童放心的人牽手、撫摸頭髮、安撫談話
- 毛毯、毛絨玩具、奶嘴等 - 給予選擇,例如:可以選擇是否觀看醫療程序
- 在醫療程序結束時給予獎勵
- 家長能夠擔任安撫者角色,並在治療室中提供支援。
- 將病童置於舒適的位置
- 不要壓低病童
- 坐在膝上
- 記住俯臥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姿勢(想想你躺在手術床上的感覺)
- 許多病童實際上坐起來更好(利用玩偶展示病童的座姿)
- 非常小的嬰兒應該被包裹起來 - 陪同病童進行簡單減壓練習
醫療程序的準備
- 給予病童一個安全環境
- 盡可能使用治療室進行手術。請記住某些區域是「安全的」,例如:遊戲室
當遇到病童感受到疼痛,你可以…
- 告訴病童:「我知道你目前的狀況是艱難的」;留意病童術後的情緒,若要重建信任可能很困難
- 貼紙或造型膠布有時會有所幫助
- 提醒病童他們並不是因為他/她做錯了什麼而須進行手術
- 如果病童術後對你不熱情,不要放在心上
- 如果擔心病童的應對能力或復完能力,請告知兒童醫療輔導師